关于伯乐相马流传了很多故事。伯乐受楚王的委托购买日行千里的骏马。伯乐跑了好几个国家也没有发现中意的良马。就在他从齐国返回的路上,看到一匹马拉着盐车,很吃力地在陡坡上行进。伯乐对驾车的人说:“这匹马在疆场上驰骋,任何马都比不过它,但用来拉车,它却不如普通的马。”伯乐便以高价买下了这匹看来非常一般的马,就连卖马的人都觉得伯乐愚蠢。伯乐牵着骨瘦如柴的马来到楚王宫,楚王认为伯乐愚弄他。伯乐说:“这确实是匹千里马,不过拉了一段车,又没有精心喂养,所以很瘦。只要精心喂养,不出半个月,一定会恢复体力。”楚王将信将疑地让马夫好生喂养,果然,马变得精壮神骏。楚王跨马扬鞭不知不觉已跑出百里之外。后来千里马为楚王驰骋沙场,立下不少功劳。楚王对伯乐更加敬重。
俗话说:知人知面不知心,画虎画皮难画骨。在相马术上,伯乐可谓是将“面”、“皮”置之度外,不被表面所迷惑,直接观察马之骨相,才得以寻得良马。这个原理,在伯乐举荐九方皋的故事中也可见一斑。
《列子·说符》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:秦穆公问伯乐,有可以接替他相马的接班人吗?伯乐就推荐了九方皋。秦穆公命九方皋寻找千里马。三个月后,九方皋说在沙丘附近找到了。秦穆公问是什么样的,九方皋说是黄色的母马。秦穆公派人去找,却见是一匹黑色的公马。秦穆公很生气的召见伯乐说,你推荐的人连雌雄颜色都不分,怎么会相马呢?伯乐叹道,九方皋所看见的是内在的素质,发现它的精髓而忽略其他方面,注意它的内在而忽略它的外表。像九方皋这样的相马方法,是比千里马还要珍贵的。马牵来后,果然是千里马。
伯乐不仅相马有术,亦能识人。鬼谷子的学生庞涓,素闻伯乐大名。适逢伯乐寿诞,鬼谷子就带庞涓前来贺寿。此时伯乐的大弟子食河豚而死,而这位弟子自幼跟随伯乐,师徒之情如同父子,见弟子死,伯乐并不悲伤。庞涓问其故,伯乐道:“河豚有毒,世人皆知。其味之美,也无它食能比。我多次劝他,莫贪口腹之欲而招来亡身之祸,但他不听,前几次垂钓河豚,蒸而食之,侥幸未遇其毒,今日又食,终于身死。世上的达官显贵,皆是如此,贪名逐利,身死名灭,卒为人笑。”鬼谷子闻此,对庞涓道:“名利之害,甚于河豚之毒,弟子谨记。”庞涓不悦。后来庞涓贪暴奸诈,身死马陵道。
少有大志的孙阳,早年就离开了故土,历经诸国,最后西出潼关,到达秦国,成为秦穆公之臣。当时秦国经济发展以畜牧业为主,多养马。特别是为了对抗北方牧人剽悍的骑士,秦人组建了自己的骑兵,故对养育马匹、选择良马非常重视。孙阳在秦国富国强兵中立下了汗马功劳,并以其卓著成绩得到秦穆公信赖,被秦穆公封为“伯乐将军”,随后以监军少宰之职随军征战南北。
伯乐经过多年的实践、长期的潜心研究,取得丰富的相马经验后,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整理。他搜寻资料,反复推敲,终于写成我国历史上第一部相马学著作——《伯乐相马经》。书中图文并茂,长期被相马者奉为经典,在隋唐时代影响较大,但后失传。1973年11月到1974年初,在湖南长沙马王堆第二、三号汉墓,出土了大批珍贵文物,其中就有一部失传已久的《相马经》帛书。《相马经》帛书上共七十六行、五千二百字,其中残缺五百字(有二百字可以查补,有三百字无法处理),因为这部古书没有相当的今本可以查对,所以一些内容,我们无法完全了解。
但其第一篇就写到“伯乐所相,君子之马”,并且多次延用相马“法曰”和“吾请言其解”的措辞,说明这部相马经即使不是伯乐相马经原文,也是传承、吸收和发挥了《伯乐相马经》的成就写成的。此《相马经》内容包括经、传、故训三部分。经文部分,用韵文写成,类似于描写诗或赋。它把相马法的要领概括为:“得兔与狐、鸟与鱼,得此四物,必相其余”。具体说就是:“欲得兔之头与肩,欲得狐周草与其耳,欲得鸟目与颈膺,欲得鱼之耆(鳍)与脊。”形象生动,言简意赅。帛书《相马经》的出土,展现了伯乐相马经的丰富内涵,也证明了《伯乐相马经》作为我国最早的一部相马专著在中国养马学、相马学等领域里的重要地位。
古代没有科举制度之前,一个人想要得到赏识和重用,渠道无非是自荐和他荐。一个满腹才华的人,如果没有渠道,也只能报国无门,埋没于世。自荐者,如古代的谋臣会通过各种方式买通统治者的近臣,以换取出人头地的机会;又如危难之时,奋勇向前的毛遂等人,他们通过自身的力量获得了人生的价值。他荐者,如齐相管仲,他与鲍叔牙的故事不仅成为传世佳话,还成就了齐国霸主的地位,而鲍叔牙又怎么能说不是管仲的伯乐呢。汉朝时采取举孝廉的方式选拔人才,这样的举荐制度仍旧受到很大的限制,在某种程度上,举荐者就是考核的担当,就是世之伯乐。隋朝科举制度以来,人才选拔有了一定的保障,“上品无寒门,下品无士族”的现象被打破。然而,制度仍旧不能脱离人的意念,多有徇私舞弊者出现。科举制度实行百年后,唐代的大文豪韩愈以一篇《马说》悲愤地抨击了统治者没有识人之才、不重视人才。可见,任何一个时代,都需要伯乐这样能够识得并驾驭千里马的人才,就连当今社会也不例外。伯乐相马,并非只识得良马,更重要的是他能够选贤任能。
对于一匹真正的千里马来说,若是不能驰骋于沙场,很容易就“祇辱于奴隶人之手,骈死于槽枥之间”,其中利害,千里马未必自知。若想得伯乐青睐,至少得先成为一匹千里马。若世无伯乐,那么,成长为千里马之后,又何尝不能再次成为自己的伯乐呢?
www.sdrzzs.com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