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圣经》的中文翻译在中国经历了漫长的历史。自唐贞观九年(公元635年),基督宗教的一个支派——聂斯脱利派传入中国后,《圣经》的汉译工作已开始。现今发现的唐代翻译经文有《序听迷失所经》、《一神论》、《三威蒙度赞》等。元朝元世祖至元三十年(1293年),意大利传教士孟德高维诺正式将天主教带入中国,随后开始圣经翻译,但无译本传世。明末清初天主教第二次传入中国,并陆续把《圣经》部分内容翻译成中文。十八世纪初,法国传教士巴设将《圣经》武加大(拉丁文)译本译成中文。1739年,此译本被带到伦敦,现存于英国伦敦博物馆。约1800年,法国耶稣会来华传教士贺清泰翻译了《古新圣经》。此译本也未刊行流传,原稿现存于上海徐家汇图书馆。十九世纪中期,天主教《圣经》的汉译工作有所发展。1897年耶稣会士李问渔翻译和出版了《新经全集》。此后,又有一些译本相继问世,较著名的有:萧静山译《四福音》、《新经全集》(1922年)等。
天主教首部《圣经》全译本为《思高圣经合订本》。此译本自1968年出版后很快成为华人天主教会最广泛采用的中文圣经。这部圣经译自思高圣经学会,所以通称思高译本或思高本。1998年,译文通俗的中文版《牧灵圣经》翻译完成,目前此译本在华人天主教会大力推广。
基督教自清嘉庆十二年(1807年)马礼逊传入中国后,很快就开始翻译圣经,不久马礼逊翻译的单行本如《使徒行传》、《路加福音》等出版发行。1822年第一本《圣经》中文全译本由马士曼和拉萨尔翻译出版。1824年马礼逊和米怜合译的《圣经全书》(又称神天圣书)出版发行。1979年,由许牧世教授等人合译的《现代中文译本》出版。此后又于1997年修订完成《现代中文译本修订版》。